【浮光筆記3】我們如何回應這個世界?
**
這確是一個編輯革命的時代,因為變動是斷裂的,而不是漸進的;只可惜,自己是站在被革命的一邊。
一個老編輯人如何回應這個世界?其實,除了哀吟時代的輓歌,我也十分茫然。「許多出版界的老朋友焦慮地跑來問我,該如何轉型,」資深編輯人詹宏志曾分享自己的經驗說,「我都告訴他們:別轉型了,趕快離開!」
時代的流變是無情的,卻也是世代進化的必然。老去的編輯人,就像老去的政治人物一樣,要是不甘寂寞、不識時務、倚老賣老指指點點,必然可厭又可笑。
所有的未來,都是屬於年輕人的。如果一位老去的編輯人不甘保持沉默,那我們能做的,應該是一個主題一個主題地整理我們積累的經驗與知識,就像一塊石板一塊石板一樣,鋪墊在年輕世代要去的道路上,供其踩踏的參考與選擇。
時代的演進無論斷裂或漸進,畢竟都是一個階段嫁接在一個階段之上的。一個時代創新的花朵,必然凋謝成為下個時代的沃土;就像媒體在「主筆」時代打磨的寫作力,在進入「記者」時代後就成為「基礎力」;而當「記者」時代進入「編輯」時代,採訪力也就成了「基礎力」。
的確,傳統編輯力已無力回應這個時代的需求了,新的變動發生在文本之外,編輯人需要同時面對的,是數位與營運的新挑戰。問題是,這個時代的編輯人是否已經站在扎實的傳統編輯力之上,專注應付新增的挑戰,還是蠟燭兩頭燒既要學習傳統編輯力,又要學習數位與營運的技藝?
這是一個媒體宇宙崩壞的時代,一方面舊的編輯秩序如老星系般瓦解了,而另一方面,新世代編輯人正如眾多微光體,在各個角落閃爍著獨特的光芒,相互吸引,彼此凝聚。
台灣多采多姿的地方誌、個性化的獨立網站,就是這個新時代的建造者。他們風格強烈,勇於嘗試,都是上一代編輯人普遍缺乏的特質。但他們的挑戰是如何以自我風格為基礎,加速相應編輯技藝的積累;畢竟,編輯是一門溝通的技藝,只有「酷」是不夠的,永遠心中要有個「讀者」。
**
《編輯七力》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25894